本网讯 2022年10月,学校党委遴选8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汪勇政工作室获批立项建设。在学校和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规划系教师党支部扎实推进“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构建培育建设平台,为实现“一流支部、一流学科、一流品牌、一流服务”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党建+学科、党建+品牌、党建+服务”的“党建3+”工作法,扎实推进学生“学业+就业”双业帮扶,推动形成科教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校际协同四方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双融双促”机制,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聚焦凝心聚魂,发挥政治引领有深度
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突出理论学习和政治引领,采用课程思政研讨会、乡村振兴、红色之旅等多种形式,丰富“三会一课”内容、提高组织生活质效,党支部建设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赋能”“双提升”。政治理论学习为党员教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育人动力,将学习成果持续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党支部获批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党员教师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支部书记汪勇政在长三角地区城乡规划专业“大思政课”建设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探索形成构建党建与学科发展双融双促有效机制,研究成果已发表多篇党建教研论文。
聚焦多方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有广度
一是构建校地合作共建平台。近年来,党支部先后有四位教师分别挂任潜山市副市长、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安庆市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等,挂职教师助力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太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等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二是构建师生联建联动平台。师生党员联合制作国家一流专业、招生宣传等视频,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党员承担学科专业评估、学术会议、人才培训等志愿者服务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依托科研平台,开展本硕人才培养联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三是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党支部共建企业,联合申报获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生企业课程,推进实践课题锻炼,形成校企联合育人特色模式。
聚焦党建引领,推动学科发展有高度
加强合作,持续推进学科对外交流。通过高质量党建推动学科高水平发展。引导党员教师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承办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以开放交流促进学科发展。2023年承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新时期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论坛;2024年承办第四届全国区域生态学学术研讨会;2024年支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三届建筑学科青年学者学术沙龙。
创新培育,持续优化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党建引领为学科发展强势赋能,引领、动员优秀党员教师勇挑重担,担任学科科研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近年来,科研平台群持续涌现标志性科研成果。先后获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等7项厅级以上科研平台,实现科研平台群高效支撑学科发展。在科研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的强力支撑下,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和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各1项;2024年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
优势彰显,持续保持特色方向领先。以推动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使命,40余年持续开展徽州传统聚落保护利用研究,已成为学校城乡规划学科的核心特色方向。连续两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批2022年、2023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储金龙教授参与的徽州聚落相关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申报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已成为徽州传统村落研究文献来源排名第一的高校,储金龙和陈晓华教授已成为徽州传统村落研究文献量和H指数国内排名前2名的学者。
培优赋能,持续增强专业领域影响。以教师党支部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学科带头人领衔指导,加强学习调研、提升科研水平,不断积蓄专业发展势能。学术骨干受聘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提升学科在全国层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储金龙教授担任全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等,顾康康教授担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肖铁桥教授受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汪勇政副教授受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名城交通学部委员,李久林副教授受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杨新刚副教授、马明副教授分别主持编制的《安徽省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安徽省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于2023年、2024年由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两大规程为推动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教育教学,提升育人水平有效度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党建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中,扎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育人效能提升。积极融入同济大学院士创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依托大学科群,扎实建设国家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先后获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乡村规划与设计三个省级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学生在国家级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20余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为3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学生被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诺丁汉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0%。
聚焦社会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有温度
党支部长期关注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先后编制完成金寨县、岳西县、太湖县、桐城市等地村庄规划40余项,乡村振兴研究报告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组织学生开展“万名大学生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和“万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四年举办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成为学校社会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受到共青团中央等五部委表扬,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在全国率先开办安徽省基层规划管理人员专项培训班,多名党员教师参加培训授课,全省16个地级市、105个区县、1239个乡镇3000名规划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相关工作成效受到自然资源部来信表扬。
规划系教师党支部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为目标,在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和学院党委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抓好党建主责主业、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抓好支部班子建设、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建设任务,结合党支部建设、学科建设、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实际,对标对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高质量高标准积极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者:汪勇政;一审:孙娜娜;二审:陈泉;终审:唐劲松、吴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