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徽桥密码,解构徽韵文化——记徽州遗产古桥维护现状调研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7-15 浏览次数: 249

本网讯  践青春之使命,诠青年之担当。“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连日来,港澳宝奥苹果手机土木工程学院徽州遗产古桥维现状调研团深入黄山三区四县开展徽州地区古桥保护现状调研,探寻徽桥密码,解构徽韵文化。用实际行动奉献青春力量,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实地观测,记录古桥现状在黄山连续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后,团队师生科学规划路线,逆溪而上,转山寻桥,触摸古桥的历史余温。团队在记录古桥风貌的同时,通过安全风险评估与现代科技手段,深入了解古桥所面临的问题。团队实地观测了太平桥、镇海桥、渔亭桥、紫阳桥等近三十座古桥获取了徽州古桥的结构特点、规模以及所在环境等信息,收集了徽州遗产古桥在结构病害和安全风险方面的数据,为“轻量化”快速评估提供科学有效的实践数据。在指导老师专业讲解及引导式实践教学中,团队总结了遗产古桥保护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初步调研发现当下古桥灾变事件主要存在的三方面客观原因:环境观测零碎、水系径流演化、结构性能退化。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结合专业学科优势提出了古桥保护新建议和新途径,为徽州古桥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视频宣传,唤醒保护意识。为了更有效地唤起当地居民乃至社会各界对古桥保护的广泛关注与深刻认识,团队成员们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一系列创意短视频,巧妙地将传统建筑美学融入现代传播手段,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古桥历史韵味与现代生活产生跨越时空的对话。对视频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分为历史追溯篇、技艺展示篇以及现状危机篇三大板块,分别介绍每座古桥背后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记忆、古桥独特的建筑技艺与精湛工艺以及直面古桥存在的自然侵蚀、岁月老化等现实问题。视频通过慢镜头、微距拍摄等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展现古人智慧的结晶,激发观众对古桥技艺的敬畏之心。采用纪实手法,通过展示受损细节,配以沉重的背景音乐和旁白,如同低沉的警钟,在每个人心中回响,唤醒人们保护古桥的意识。

访谈座谈,探索保护新路。为进一步探索古桥保护新思路,探讨徽州古桥保护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团队与黄山市城建设计院院长陈继腾、黄山市住建局城建处处长宋鹏翀、歙县文物中心副主任周虎等进行交流。陈继腾在访谈中指出:“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记忆,也是黄山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需要从技术和理念两个层面来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宋鹏翀在座谈中详细介绍了住建部门在桥梁日常养护和维修情况,展示了桥梁主管部门科学管理的积极举措。周虎就近年徽州地区出现的桥梁受灾数据道明徽州古桥现状不容乐观,从结构、化学和生物三方面分析古桥安全风险因素。团队指导老师分享了如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的新颖见解,例如,利用数字化建模新方法进行文化遗产的精确记录和再现,现代化监测新技术预警古桥安全状态,这不仅有助于古桥的结构性保护,也能维护古桥原有的历史风貌。

守正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古桥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千百年来,古桥一直服务于徽州地区百姓的日常生活,承载着灿若繁星、深沉厚重的历史与故事。守护古桥的同时,也是在守护徽州文化的根与魂。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港澳宝奥苹果手机“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锻炼了专业能力,夯实了专业知识。团队成员被古桥的建造技艺和历史风貌所震撼,感叹现代科技相比文明历史长河之渺小,同时为古桥的生物病害、岁月侵蚀和环境灾变所痛心,誓用专业知识与实际行动,为徽州古桥的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让古桥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展现建大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中树立文化自信,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情。(文/图:李婉琳、周宇、叶训;一审:叶训;二审:马智鑫;三审:王媛)




皖ICP备020545号 Copyright 2010 港澳宝奥苹果手机 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