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我院教师蔡正丽撰写的《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安徽日报上发表,12月29日,学习强国平台对此进行了转载推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形势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这客观上需要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探寻思政工作新路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时而出、应势而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让所有课程都担负好育人职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强化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的共识,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效避免“机械式”“两张皮”“蜻蜓点水式”等低水平现象,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必须把好着力点,精准施策。
科学谋划,强化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点。课程思政指的不是一门课或一类课,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其目的不是把所有课程打造成思政课,而是充分发挥每门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内生为课程教学中的有机部分。因此,谋划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在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本质的前提下,将各方力量、智慧和责任心、使命感充分调动起来,从多个点位上将课程思政的大厦牢牢地支撑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谋划如何激发每门课程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使其成为“主力军”,如何激活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使其成为“主战场”,如何做好每场课堂教学使其成为“主渠道”,如何革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其成为“主推手”。只要“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主推手”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有效配合、积极协调、共同发力,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撑点就一定会牢固、稳当、有力。
做精内容,把握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课程建设,内容为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不可否认,上述内容与思政课程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但课程思政不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直接讲授,而是挖掘专业课程中与这些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使其自然地“长出来”,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相得益彰、合而为一,彰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润物无声的效果。为此,做精课程思政内容就成为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所谓“做精”就是要将上述内容精炼、精当地“植入”相关课程,使其能精彩地呈现出来。只有做精内容,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才有底气、根脉和灵魂。
有机融入,突破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课程中,使其“精”起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要坚持系统观念,即不是哪一门或哪一类课程需要融入,也不是课程的哪一部分需要融入,而是全面、辩证地分析所有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等,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系统化地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要善于分类施策,即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采取不同的楔入方式。例如,文史哲专业课程侧重涵育文化自信等,经管法专业课程侧重提升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等;理工类专业课程重在强化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农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培植“一懂两爱”的“三农”情怀等,医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培厚医德仁风等。特别是高校正在推进的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建设,本身就特别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融通性,这也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平台。要遵守适度原则,即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是简单、机械、硬性的,也不是融入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捏准分寸,不改变专业课的性质,不降低专业课的水准,把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锻造队伍,铆住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要提高站位,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制订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讲稿等。教师要强化能力,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培训、教学观摩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各部门要多方搭建共享共建共用平台,助力教师能力成长。建立健全科学的评教体系和激励机制,多维度考核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引导、督促和激励教师潜心研究课程思政问题,匠心融入思政元素,用心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对于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先进典型给予大力表彰,加大支持力度。
深耕课堂,夯实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课堂是教师人生价值发挥的重要场所,脱离课堂的深耕、优化、创新,高质量教育无从谈起。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最终要在课堂上见真招、看实效。毋庸置疑,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就是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任务,这个落脚点需要优质课堂教学、优良课堂效果将其夯实到位。因此,如何引导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建设,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耕耘上,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这不仅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课程思政走上重内涵、求成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建设之路的核心所在。(作者:蔡正丽)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