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同构时代蓝图,青春逐梦共绘乡村画卷—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赴宣城市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30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青年大学生深入乡村一线的向心力,充分发掘校地合作的巨大潜能,近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一行16人前往宣城市宣州区开展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团队师生学农村改革史,探科技赋能法,看和美乡村景,悟革命先辈魂,乡风和意,师生们在绿水青山中深刻感悟新时代乡村的改革与变化。

  

生态耕耘守初心,返乡创业展风华

调研过程中,团队实地考察了当地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宣城市食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鲁德讯激动的回忆道:“刚毕业那年,听说我们宣城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对生态农业十分的重视。为了抓住机遇,我和四位朋友放弃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宣城乡村,开始从最基本的农活做起,一直做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据了解,该公司是集生态养殖、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是目前宣城市唯一一家拥有果酒生产资质的生产企业,不仅集生态水产一体化种养,还有休闲农场,采摘大棚,户外烧烤等配套经济发展产业。鲁德讯殷切希望大学生们能够结合专业知识,投身到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中来。

  

科研之旅启未来,智慧航程引辉煌

在上海海洋大学洪林科技小院考察中,科研中心周旋博士详尽的向大家介绍了中心的研究重点,科研力量,取得的系列成果等。周博士详细介绍了刚刚引进的白蟹品种的优势及实验进展。周旋博士自硕士研究生期间就扎根在该科研中心,完成了从没下过田地,没插过秧苗的“啥也不会”,到在水面划着泡沫船喂虾,能将一瓢瓢虾食扔在空中呈现出完美的抛物线的精彩蝶变,周旋下了不少功夫。实践团队的研究生们纷纷对周旋博士的科研热情深表佩服,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向周旋博士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研究。

  

和美乡村如诗画,多彩七景显繁华

实践团一行走进省级精品示范培育村洪林镇七景村,实地观摩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在村部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罗念念首先介绍了七景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特色产业,特别是七景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各项创新举措。从罗书记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七景村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七景村以龙虾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是和美乡村建设环节中的关键一环,也已成为洪林镇的特色名片。驻村第一书记谭超元向同学们讲述了他的驻村经历。半年间,七景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发展持续发力。通过对七景村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实地考察,深化了团队成员对建设和美乡村的认知与认同。

问道基层知真情,访民深处识冷暖

为进一步增进团队学生对和美乡村建设内涵的理解,本次活动专门组织了“大学生与村干部面对面”系列活动。村干部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维护村内和谐稳定的责任人,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从如何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怎么样具体推进建设农业现代化以及在当前农村工作需要哪些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等,同学们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向村干部们求经问道。通过深入访谈和对话,让大学生有机会离开城市和校园,深入了解了农村工作的实际和现状。

改革春风吹满地,乡村变迁证辉煌

在学校2016级校友、宣州区农村改革展览馆兼职讲解员黄栋雯的陪同讲解下,一段伟大的县域农村改革史走进团队师生心中。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段段生动的视频,以及详尽的文献资料,共同编织出一幅从1979年洪林镇鸽子山大队吴村生产队吴西小队率先实行“皖南大包干”至今,宣州农村40多年来波澜壮阔、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在展览馆内得到了深刻诠释。在这里,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皖南大包干”这一历史性变革如何如春风吹遍大地,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开启了宣州乃至整个皖南地区农村改革的新纪元。在观看系列纪录片和馆藏文献后,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媛媛表示:“宣州区的农村改革史让人由衷钦佩,这对我们高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高校献策促振兴,政府倾听谋发展

在交流座谈会上,洪林镇党委委员崔尔婷介绍了洪林镇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介绍了洪林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并对港澳宝奥苹果手机电信学院的学子助力当地和美乡村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媛媛对洪林镇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详细的介绍了学校及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也表达了继续与洪林镇党委政府深化合作,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愿意,并表示,一方面希望三下乡实践团队能够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不负众望、不畏艰辛,尽心竭力做好调研工作,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另一方面,也希望同学们利用专业特长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投身火热实践生活,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团队学生代表以《让高校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大放光彩》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希望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初心与担当。

  

古韵悠悠梓潼阁,遗迹风华今犹在

实践中,团队成员还前往了当地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梓潼阁开展古建筑保护修复考察,梓潼阁又名文昌阁,位于水阳老街上街头,与东岸龙溪塔隔河相望,它占地100余平方米,木架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廻廊花窗,风铃摇曳,分上、中、下三层,临水阳江而立。其建筑十分精妙,外观好似一座宝阁,岿然独立,挺拔突兀,是文人墨士聚贤畅谈的幽雅胜地。在宣州区水阳镇文化协管员刘业俊生动讲解下,大家仿佛穿越到数百年之前,与贤人墨客共谈美景。团队以此古建筑遗产为例开展深入调查与研讨,结合专业优势,希望通过利用新型古建筑损伤检测系统及修缮加固技术的改良与创新,使得受损的古建筑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助力当地乡村的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

  

革命精神永不忘,英雄壮志激人心

吕辉(1923-1948),原名严晖,江苏扬州人。曾在宣、泾、旌、宁四县边区开辟游击根据地,依靠群众不断壮大队伍,多次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清剿”。在一次战斗告捷清理战场时,吕辉遭残敌冷枪击中牺牲。实践团一行来到吕辉村红色文化展陈馆,重温了宣南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的历史,深刻体会了吕辉等革命先烈的光辉战斗历程,同学们充分感受到这片热土上的红色传承和勃勃生机。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遍览宣州大地,看到有山有水、有形有魂的和美乡村正在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由“和美”之笔绘就。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当地三个重点乡镇,深入调研了乡镇各类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模式,充分认识了科技创新在当今农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锚定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科技赋能各种业态作出自己的贡献。(作者:孙晓庄、贺文豪、刘备、侯世豪、谷越、康筱雅;一审:杨玲,二审:丁媛媛;三审:孙长城)

                                    编辑:宋安然;二审:岳琦;终审:唐志敏